2016年4月3日


窺探歐洲華人教會的挑戰與需要


                                     ——「遇見愛」音樂佈道會後記  夏李繼芳

二○一五年五月,台灣福音歌手史茵茵受到歐洲餐福(歐洲華人基督徒餐館福音事工使
團聯會1)總幹事洪祥平牧師的邀請,前往荷蘭、德國、比利時、英國、愛爾蘭、意大
利等地舉辦將近十場的「遇見愛」音樂佈道會2,與史茵茵同行的音樂夥伴有鍵盤手錢
威良、天路客的夏奕孛、夏李繼芳。(以下由夏李繼芳執筆記述。)
感謝上帝,讓我們這幾個小小的僕人,飛越千山萬水去到歐洲,與各地華人教會的弟
兄姊妹、慕道友們分享我們微不足道的生命故事和音樂;這其中若有一絲動人之處,
我想不是因為我們,而是因為看見了基督。我們也要感謝洪牧師、師母、Edwin和各
地弟兄姊妹們熱誠的接待與照顧。

一行人與歐洲餐福總幹事洪祥平牧師(左二)合影
以部歐洲為主體印象
此趟歐洲行程,以洪祥平牧師在荷蘭赫爾蒙德(Helmond)小鎮的家為基地,往來荷蘭鹿特丹(Rotterdam)、比利時布魯塞爾(Brussels)、德國亞琛(Achen)與杜塞道夫(Dusseldorf),再搭乘飛機至英國史雲頓(Swindon)、南愛爾蘭都柏林(Dublin)、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以及意大利羅馬(Rome)等地。雖然每一站都只能短暫停留,但是我們依然把握僅有的時間四處走走一探小鎮、城市風貌。
在華人、甚至可以說世人的印象中,聖經人物、以至耶穌、使徒們似乎總是金髮碧眼的「歐洲人」,可見基督信仰自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形象已深耕人心。歐洲也向來給人文明發達,醫療、教育、經濟、生活進步的印象;不過歐洲其實是由四十多個國家組成,以地理位置區分為北歐、西歐、中歐、東歐、南歐,當我們提到上述的形容時,多數人馬上會想到的其實是北歐、西歐以及中歐、南歐的部份國家;但至於整個歐洲,我們尚有許多沒聽過或不熟悉的國家。
從前存在於地理課本中的知識、記憶,因著這一趟旅程一個一個被召喚回來,而親自踏上這塊土地卻仍然讓人不敢置信。世界如此之大,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的眼界需要不斷被調整、更新,才不會只專注於自己和所處之地的人事物,而遺忘了其他角落。(歐洲區域分界及國家可參維基百科網頁

「遇見愛」巡演海報
失落的歐洲
馬雅各、戴德生、蘭大衛、巴克禮、白冷會修士、石仁愛修女,還有許許多多來自英國、德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瑞士、瑞典、芬蘭、挪威等地的宣教士、修女、修士,都將一生奉獻給台灣這座美麗之島,前往香港、中國大陸、其它東南亞地區的宣教士也大有人在;但是,很難想像這塊曾經差出眾多宣教士的土地,如今卻面臨信仰失落的光景。
在宗教改革即將屆滿五百年的現代,卻可以說是歐洲大陸「基督信仰的黑暗時代」;樸實的小教堂乏人問津,隨處可見雄偉的哥德式教堂、羅馬聖保羅大教堂、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等多淪為觀光景點,望彌撒、或是聚會的人寥寥無幾。個人主義、消費主義、解構主義、多元主義大行其道,看似重視生命、平等的人道主義、人權主義、環保主義之中沒有的上帝的話語為依歸,叫人感慨萬分。
當我們造訪世界基督信仰的中心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時,看見一群有又一群、各式臉孔的觀光客搶著觸摸彼得雕像的腳,整隻腳被摸得發亮,如同羅馬城內某個希臘神話中掌管性與生育的女神雕像胸部被摸得發亮一樣,頓時讓人反應不過來。而曾經聽聞教堂改建為餐廳、酒吧、超市的新聞在街頭真實映入眼簾之際,也令人無語。

歐洲華人教會一景
歐洲華人教會
那麼居住在歐洲大陸上的華人同胞們又是甚麼情況呢?歐洲華人的移民歷史3大致可以追溯自一九五○、六○年代,當時的華人因為生活困難、戰亂、政商開放等因素而遠走他鄉,幾經波折來到異地。現今居住於歐洲的華人大約有三百多萬人,大多信奉傳統的民間信仰,華人教會約有三百五十至四百間,以來自中國大陸的溫州人、福州人居多,英國、愛爾蘭則以香港人居多,當然在這十場佈道會中,我們也遇到來自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新疆烏魯木齊、內蒙古以及中國其他地區的華人朋友。荷蘭的華人教會相對健全一些,不過相較於美、加兩國,華人總數約有三百萬人,華人教會超過一千間,華人神學院至少十間,而整個歐洲也只有一間位於西班牙的華人神學院(歐華神學院),比例有些懸殊。
在歐洲各國旅居的華人,以從事餐館業、餐廳服務業、經營雜貨商行為主,德國、瑞士則多是科技業與留學生,建立的教會多半較為弱小,並且大部份沒有傳道人牧養,通常是資深或較年長的弟兄治會,或是幾個講員四處受邀證道。有些華人教會會與歐洲當地教會合租場地來使用或聚會,少部份有能力購買當地教堂,這兩種情況的教會大多兼具質感與美感;在一般公寓、樓房中租賃或借用場地的華人教會則大多簡單一些。
歐洲的華人教會除了極為缺乏傳道人、並且傳道人訓練不足之外,也因為語言、風俗民情、生活習慣的關係,較為封閉,融入歐洲當地生活一直都是困難;甚至連不同地區組成的教會也不常往來,例如以香港人為主組成的教會和以溫州人為主組成的教會,在許多方面都非常不同,而各個教會之間若是論及神學立場、傳統等等就更加難以連結。被邀請到歐洲牧會的傳道人也同樣必須面對語言學習挑戰,我們在德國遇到的台灣傳道夫婦就是如此,而在英國的台灣傳道夫婦,對於語言和環境適應就相對比較沒有問題。年長一輩在歐洲生活二、三十年以上依然不會說當地語言的情況非常普遍,少數中生代(四十歲上下)能夠說當地語言,今天也面臨到下一代,也就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家庭、信仰、學校教育等問題。
在歐洲落地生根的華人平時因為從商或餐飲行業,工作時間長,同時也因為經濟衰退的緣故,為了謀生而專注在工作上,子女的教養與信仰的傳承產生一道鴻溝,加上後代因為就讀當地學校、學習當地語言,在歐洲人開的商店、餐廳、公司工作,與父母和父母的教會也產生無形的隔閡,這不僅是家庭問題,也是教會牧養青少年、新生代時所面臨到的困難。
當然,每一洲、每一地區、每一國家、每一城鎮的教會都面對著自身的問題與挑戰,但是對於跨語言、跨地區的歐洲華人教會來說,更是困難重重,更需要努力克服與跨越。同時,歐洲也承載著至少二十五萬的華人留學生,他們停留在當地的時間大多是三、四年左右,由於離鄉背井、生活面臨許多挑戰,常常思考人生問題,對福音較為開放,但流動率也非常高;如何關懷這些留學生,向他們傳福音,並且堅固他們,使他們回國後依然持守基督信仰的生活,又是教會、學生團契另一項重要的工作了。
為耶穌做小事
除了自身教會會友、新移民、留學生、社區民眾等對象,秉持著耶穌基督的教導,身為基督門徒的小基督們,也就是所有的基督徒,本都應當成為世上的光和鹽,服侍這個社會中最弱小、最需要幫助的族群,不過有人說,教會本身都自身難保要如何對社會發聲呢?
這是一幅非常真實的景象:即便是以文明、進步、高品質生活為傲的西歐、北歐,在大城市的街道上仍然不難發現一個又一個的乞討者,甚至還有少女手中抱著襁褓的嬰兒,有人說他們是乞丐集團、有人說他們是吉普賽人、有人說政府其實有給予失業補助津貼,不論他們的身份為何,我們都知道他們是被鄙夷的一群人,並且為數不少。
令人耿耿於懷的是,某日午餐完畢,行經都柏林某座步橋,濕冷的天氣又刮著風,橋上坐著一對臉色蒼白的男女,我們停下腳步問候,並將手中的叉燒包給他們,也給了一些零錢,這樣的舉動想起來著實羞愧,因為我們擁有的那麼多,給出去的卻不過是零頭。離開後,我們忍不住問了同行的傳道人:「教會是否有做一些社會服務的工作?」傳道人回答道:「教會曾經有過這類工作,但是沒有持續下去。」並且低語說:「這些乞討者很多都領政府的補助金,但是都拿去買毒品……」或許這是事實,或許這是藉口,也或許這是幾千年來都無法解決的難題,誰對誰錯無法歸咎……
然而,同樣坐落於都柏林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外,卻有一座倒在木椅上的雕像,這座雕像的雙腳上有兩個洞,問著我們一個問題:「如果這個衣衫襤褸的人就是耶穌基督呢?」當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街上撿拾垂死之人回家照顧時,她說她在這些人的臉上見到基督的容顏……這個畫面至今仍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

都柏林「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外的雕像
 
聖經約翰一書四章20節,使徒約翰記載說:「人若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馬太福音廿五章40節:「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廿五章45節:「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我們可有聽見上主的聲聲呼喚:「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彌六8)
結束歐洲巡迴佈道前,我們的最後一站是位於羅馬阿比亞古道上的「主往哪裡去」教堂(Chiesa di Domine Quo Vadis),這裡有一則美麗的傳說:「當時,尼祿王逼迫羅馬的基督徒,眾人力勸領導的使徒彼得暫時逃亡、避避風頭。彼得起初不願意,但後來還是拗不過大家的勸說,便在清晨順著阿比亞古道逃出去。走了一會兒,突然明光高照,他仔細一看,竟是他的主耶穌,彼得於是問:『主啊,你要往哪裡去?』耶穌說:『我要前往羅馬,讓他們再把我釘一次十字架。』彼得聽完頓時心裡就明白了,立即回到羅馬,不久被捕,倒釘十字架而死。」
這或許只是個傳說,但是卻成為我們一行人歐洲之行的提醒與安慰。

羅馬「主往哪裡去」教堂(Chiesa di Domine Quo Vadis)內彼得倒釘十字架壁畫
未來挑戰
不單是華人移民,歐洲也一直是中東、非洲、印度地區人民的移民之地;近年更因為ISIS恐怖攻擊不斷,大批難民湧入,使得歐洲局勢更加複雜,我們也看見更多需要盡上心力之處。而綜觀歐洲境內的基督信仰狀況,不論是本地歐洲人亦或是華人,都絕對是一個需要福音、需要宣教士的地方。
身處歐洲的華人基督徒如何專注於上帝的話語、活出基督的樣式,建立基督化家庭,培養敬虔後代,使其不但榮神,也能向他們的歐洲同學、朋友傳福音,或者更多人因著上帝的呼召而願意進入神學院受裝備,成為傳道人,以及造福社區、社會等等,都需要各地華人一同為他們禱告。與此同時,這個世界也需要更多願意「捨己」的小基督(基督徒)去到環境艱困的地方作一個忠心、良善的僕人,用生命見證主名。
而「你要往哪裡去?」或許不僅僅是彼得問耶穌,其實也是在問每一個人、每一個基督的信仰者;這個問題,我們,和每天都要講它很多遍的計程車司機,一樣陌生。上帝愛世界,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告訴做人失敗的我們如何做一個「人」,又為我們不能解決的罪和軟弱,付上贖價,死了。然而,光照進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但跟從那光的,將得生命,不致滅亡,而有永恆的盼望。身為當代的基督門徒,除了扎心痛悔之外,能做的就當做吧。
願接下來的年日,各地的華人基督肢體彼此幫扶,一同學習基督樣式,舉步維艱,直到生命的終了。
為歐洲華人教會基督徒代禱
一、能夠學習當地語言、融入當地社會。
二、後代子女的家庭教養、信仰傳承、學校教育、敬虔生活。
三、留學生的照顧與傳福音工作。
四、有傳道人願意前往歐洲牧養教會,帶領團契、查經班。
五、有弟兄姊妹願意受更好的神學裝備。
六、有人願意做社會服務與難民關懷工作。
求上帝賜智慧與力量,以真理引領、教導、管教、扶持。
也請為歐洲代禱
一、求主使歐洲人回轉向神,回到神的話語,也就是聖經中。
二、求主保守歐洲各國的領導人能夠以耶穌的榜樣服侍百姓。
三、求主賜下聽從上帝話語並活出基督生命的門徒,將福音好消息傳給歐洲人。
四、求主幫助歐洲政府制訂能夠幫助難民、低下階層民眾的政策。
五、求主保守在歐洲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願祢憐憫罹難者與傷患,也求祢使攻擊者知道:祢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祢就是那愛者,使他們放下仇恨、不再殺戮。

德國亞琛大學城學生團契(Freie Evangelische Gemeinde, Achen)
(寄自台灣。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標題為編者所擬。此文章曾刊登於時代論壇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93710&Pid=6&Version=0&Cid=150&Charset=big5_hkscs

沒有留言: